<nav id="3lzfx"></nav>
        <var id="3lzfx"></var>

        <table id="3lzfx"><small id="3lzfx"><dd id="3lzfx"></dd></small></table>
        <form id="3lzfx"></form>
        <nobr id="3lzfx"></nobr>

        <var id="3lzfx"></var>
        <form id="3lzfx"></form>
         

        植物油之爭:食用還是燃料?

        2022-07-01
        摘要:

        在世界各地,植物油究竟“食用還是與燃料”的爭論愈演愈烈,各國搖擺不定的生物燃料政策也令油價走勢頻添變數。究竟誰能在這場競爭中占據上風?

        oilcn油訊

        20220703/c4fd65cf29a6111773ae47558d74a012.png

        豆油、棕櫚油、菜籽油......植物油作為農產品,價格行情具有“看天吃飯”的特征;但不同以往的是,交易員們越來越將原油走勢與食用油漲跌緊密相連。

        因為世界上大約有18%的植物油被用來制取生物柴油,這使得兩種油的價格有了高度的連動性,食用油市場的游戲規則也正在發生改變。

        在世界各地,植物油究竟“食用還是與燃料”的爭論愈演愈烈,各國搖擺不定的生物燃料政策也令油價走勢頻添變數。

        究竟誰能在這場競爭中占據上風?市場會朝著什么方向發展?

        01

        生物燃料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甘蔗、玉米等為原料生產的燃料乙醇;一種是以豆油、棕櫚油、菜籽油、廢棄油脂等為原料生產的生物柴油。

        生物燃料被視為一種可再生綠色能源,這是因為種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會從大氣中捕獲二氧化碳,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燃燒這些燃料所釋放的碳量。另外燃燒所產生的顆粒含量較低,有助于改善空氣污染,降低肺部、心臟的健康風險。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各國大推能源轉型,紛紛通過立法推進生物燃料計劃,要求在汽油和柴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生物燃料,通過減免稅費、提供財政補貼、發放貸款等方式進行政策支持。國際能源署IEA表示,到2030年,全球生物燃料產量可能達到3億噸,比目前的水平增長三倍。

        20220703/5a4d1f41b267638a3f8c8ca0cbc7a1b7.jpg

        美國和巴西是全球最大的生物燃料生產和需求中心。

        在美國,去年有36%的玉米、40%的豆油都被拿去生產生物燃料。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表示,由于26家可再生柴油工廠正在運營或建設中,其中大部分將在未來幾年內投產,美國國內種植的大豆將不足以滿足需求。

        在巴西,一半多的豆油用于制造生物柴油。目前巴西生物柴油強制摻混比例為10%,據稱2023年計劃提升到15%,將可能多消耗掉500萬噸大豆。

        在注重環保的歐洲,每天汽車消耗的生物柴油約等于1.7萬噸(約1900萬瓶)食用油;媒體報道稱,從2015年至2019年間,歐洲58%的菜籽油和9%的葵花籽油是用于生產汽車和卡車燃料。

        在東南亞,棕櫚油第一生產大國印尼去年將15%的棕櫚油用于生產生物柴油,并給予大量補貼。目前該國交通運輸領域的生物柴油中棕櫚油添加比例為30%(B30),是目前全球添加生物柴油比例最高國家。

        從2019年至今年,國際油脂價格走出一波大牛市,其中的原因有很多,重要的驅動之一是來自于美國和印尼等國生物柴油的蓬勃發展帶來的需求增加。

        02

        今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全球糧油價格飆漲,國際原油價格一度觸及130美元大關。國際糧農組織指出,當原油價處在高位,可能再度上演能源危機導致糧食危機的劇碼。

        各種糧、油之間牽一發動全局,因為有些農作物可以吃也可以煉油,一缺就會牽動到其他植物油的價格,而玉米等谷物是飼養牲口的主要飼料,谷物漲價、缺貨也會帶動肉奶蛋等糧食上漲。因此,把可以吃的糧食制成生物燃料,為了喂飽汽車等交通工具卻讓人類挨餓,這種行為是站不住腳的,正遭到嚴厲的質疑。

        20220703/a4fb17a10e2b5083ae696b251c610fe2.jpg

        “能源搶糧”的問題過去也曾發生。根據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的研究,在2007到2008年間的糧食危機中,糧價飆漲的幅度約有20%到50%可以怪罪在生物燃料上。當時的聯合國機構曾經譴責,生物燃料耗用糧食的行為幾乎可說是“反人類罪行”。

        面對高企的通脹壓力及潛在的糧食危機,各國政府不得不平衡糧食供應和能源替代的兩方面需求,考慮采取措施限制以油籽為基礎的生物燃料生產。

        馬來西亞棕櫚油委員會曾發表聲明敦促各國減緩將食用油用作生物燃料的速度,以確保在全球短缺的情況下有充足的食品供應。

        在歐盟,比利時和德國正在考慮放寬對生物燃料混合的要求,以解決糧食安全問題。6月9日,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投票通過將基于農作物的生物燃料限制在用于交通運輸中的生物燃料總使用量的一半以下,并在2023年前逐步淘汰基于棕櫚油和大豆的生物燃料。

        國際能源署將今年的生物燃料需求增長預測下調了20%。

        “在物資短缺時期,必須優先考慮食物而不是燃料?!睔W洲運輸環境聯合會成員表示。美國智庫研究機構也提出警示:“現在真的不是(讓政府)鼓勵把農作物轉換成能源的好時機,不管是透過政策鼓勵,還是透過強制性的配額?!?/p>

        “食用”在國際輿論場的爭論中一度占據了上風。這也是近期國際農產品價格逐步降溫的諸多因素之一。

        03

        然而,這場競爭如同鐘擺,總在兩者之間來回擺動。

        近期隨著棕櫚油急劇跌入熊市,重新獲得了作為生物柴油的價格競爭力。馬來西亞改口稱將不會減少或停止其生物柴油的授權;印尼則稱正考慮將生物柴油中棕櫚油的強制摻混比例從當前的30%提升至35%,并計劃在7月底對使用混合40%棕櫚油(B40)生物柴油的車輛進行道路測試。

        20220703/0c44729909a9f0ebf495476679571c82.png

        6月初,美國環境保護署宣布為應對汽油價格上漲,將提高生物燃料強制摻混額度,并為生物燃料設施支付資金,顯示出拜登政府對可再生燃料的堅決支持態度。

        當前能源價格仍在高位徘徊。專家認為,當原油價格超過60美元/桶時,生物燃料就開始變得有利可圖,消耗在生物燃料的糧食數量也會越來越多,進而推高玉米、大豆、植物油等糧油價格,直到價格攀高到與能源價格相當,投資者覺得不劃算時,價格就會回落。

        而對于美國、巴西、印尼、馬來西亞這些農產品生產和出口的大國來說,使用生物燃料不僅能夠增加能源獨立性,還能解決其過剩的糧食產能,變相托底農產品價格。一旦出現增產且可以穩定供應的時機,增加生物燃料產出,幾乎會是必然的選擇。

        全球正面臨能源危機和糧食危機,原油價格和植物油價格已深度捆綁在一起。由于全球尋求減排脫碳的趨勢不變,長期來看,食用油供應的一個重要且不斷增加的部分正被轉移到生物燃料生產中,行情走勢會更頻繁受到一些可能影響能源市場的突發事件及政策調整的影響。

        近日國內機構分析師表示,2022年全球油脂產量增長趨勢逐漸明朗,產業供需決定價格下限,原油價格及生物柴油需求將決定價格上限。

        食用還是燃料?植物油之爭不休。

         
        一区二区亚洲色成人,色无码热无码,yy私人视频播放器
          <nav id="3lzfx"></nav>
              <var id="3lzfx"></var>

              <table id="3lzfx"><small id="3lzfx"><dd id="3lzfx"></dd></small></table>
              <form id="3lzfx"></form>
              <nobr id="3lzfx"></nobr>

              <var id="3lzfx"></var>
              <form id="3lzfx"></form>